拒絕讓孩子變「宅童」 後疫情學童社交生活值得家長關注

第五波疫情,小朋友停課長期困在家,對他們身心的發展產生不少影響。我身為兩個小朋友的父親,有切身感受。

先說說我的小兒子。他今年三歲,正在讀N班。沒有面授課、沒有興趣班,失去了與同學和老師的互動;長期困在家,他的性格漸漸變得被動。我和妻子問他問題,只會說「是」或「不是」, 甚至不回答,大多時只會點點頭或搖搖頭。反觀從前他積極好動,喜愛與人分享感受,熱愛到戶外與其他孩子玩耍。如今,就算疫情緩和,我們的生活也逐漸回到從前,開始恢復面授課和興趣班活動,亦未見他像從前開朗。相信要「熱身」一排,才能重新適應校園和社交生活。幼稚園和小學階段是小朋友發育成長的黃金時期,明明精力旺盛、活躍開朗沒時停才對,可是這始料未及、長達3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卻徹底改變了孩童的成長節奏。

我的女兒今年讀高班,上網課表現一直理想。 殊不知復課前,才發現因為疫情,她患上了社交障礙症。話說有天,她約了最好的朋友一起玩耍,結果兩人卻像陌生人一樣,半天沒說上兩句話。明明她們十分掛念大家!可見宅在家網課、避疫的日子,不知不覺間令孩子與人和周遭事物互動、溝通與接觸都造成了或多或少的障礙。

這些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作為兩位10後出生孩子的爸爸,實在感受甚深。眼見孩子每日長大,上網課的日子會擔心他們眼睛健康(畢竟他們正經歷眼球發育的黃金時期),外出又擔心受新冠病毒感染影響身體健康,無奈宅在家又憂慮孩子身心發展、影響社交健康……更莫說想給他們良好的童年成長體驗吧。

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。隨著社交防疫措施放寬,為了追回被疫情拖慢了的時間,我比以前更積極讓小朋友參與家人和朋友的聚會,又會讓他們參加之前沒接觸過的興趣班。作為家長,我並不是希望孩子有十八般武藝(這反會為他帶來壓力),而是經過疫情的試煉,我更深切明白到「互動」的可貴。我希望讓孩子多投入群體生活的同時,多與不同孩子接觸相處互動,在不同的環境熟習社交溝通與表達自我;透過體驗不同興趣、生活質感,誘發他們對各事物的探索與好奇心,為他們日後發展提供更多面向和選擇。除了學習書本知識,孩子的身心發展、與人相處溝通的過程對健康、健全成長更為重要,而這些都是上網課學不到的。

暑假將至,無論是暑期活動還是暑期興趣班,親子活動、群體活動還是孩子個人訓練,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安排和利用為孩子製造「互動價值」的活動時間,助孩子們走出因疫情而「變宅」的陰霾!各位家長和孩子們,共勉之!